義門鎮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,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,建立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,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,帶領村民種植蘋果、玉米,延伸產業鏈,推動鄉村振興發展。
5月18日,彬州融媒記者走進了義門鎮豆家灣村的蘋果園,綠油油的果樹一望無際,枝頭上掛滿了拇指大小的青色幼果,長勢喜人,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疏果工作。
張彩俠是村里的婦聯主席,一到農忙時節,她就召集村里有空閑時間的婦女們在家門口打零工賺錢,一天80塊錢。
豆家灣村婦聯主席張彩俠說,婦女們一天在果樹園里疏果、套袋、摘花、除草,有活都會來,還能掙幾十塊錢。
義門鎮在大力發展果業的同時,還積極發展種植業,依托資源優勢,建成豆家灣雜糧加工基地,推動雜糧加工從“粗、亂、散”向“精、深、優”轉變,通過提質量、創品牌、拓市場,提升作物附加值,為義門鎮振興鄉村蓄力賦能。
豆家灣雜糧深加工基地經理郝志娟說,每年可為豆家灣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0萬元以上,還帶動了20名群眾實現了穩定就業,人均收入每年至少可增加1萬元。
義門鎮根據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,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,謀篇產業布局,建立了“一中心、三片區、四平臺、多基地”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。
義門鎮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景翔說,以豆家灣村委會為中心,以聯村共建、村企合建的千畝糧油、千畝中藥材、千畝彬州梨、現代果業、羊肚菌為“—產”農業發展原料基地,以雜糧加工、農副產品加工、飼草加工為“二產”輕工產業發展片區,以電商服務平臺、農機托管中心、供銷冷鏈物流為“三產”融合發展平合,切實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,走出具有義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